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2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解决控制系统中角度位置信号实时测量、分析手段缺乏的问题,设计基于USB技术的便携式角度位置数据采集仪。该设计采用专用轴角转换模块、高性能单片机和USB接口芯片为硬件平台,通过采集分析软件的开发,实现了多通道组合轴角数据采集、显示和存储功能。单片机模拟DMA总线时序技术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较好地满足了实际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2.
223.
为了研究舰艇姿态对雷达测量误差的影响,分析了雷达测量过程中引入舰艇姿态误差的机理.。采用对误差传递过程进行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包含舰艇姿态因素的雷达测量误差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舰艇姿态角误差对雷达测量目标距离、方位角和高低角误差的不同影响,得出雷达测距误差不受姿态角误差影响,方位角误差与艏向角误差呈线性关系,高低角误差受纵摇角与横摇角误差影响,并随目标方位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结论。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24.
以石墨烯和碳粉两种碳类粒子作为掺杂剂定向改性固体推进剂,借助高速摄影技术和自搭建的束流发散角度测量系统,对比并分析不同掺杂比例和工作条件对改性推进剂束流发散角度的影响,确定了掺杂粒子的最优掺杂比例和工作条件。结果表明,石墨烯和碳粉的最优掺杂比例均为7%,且石墨烯的束流发散角度更小,生成稳定等离子体流的响应时间更短。同时,石墨烯更适配于小激光能量供给下的工作条件,而碳粉更适配于大激光能量供给下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225.
226.
针对战时装备维修保障任务重、修理时间有限以及维修保障力量类型与待修装备损伤需求不匹配,难以实现战场精确保障的问题,进行了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多目标行动控制研究。考虑修理时间窗、装备损伤状态、维修保障力量类型与维修保障能力变化以及非遍历性等复杂约束,构建了以装备重要度总和、修竣装备总和以及超出修理时间窗时间总和为目标的维修保障力量多目标抢修行动控制模型。对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结合变邻域搜索算法加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设计了改进变邻域搜索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实现模型求解,并通过示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7.
228.
为使大口径舰炮制导炮弹在打击近岸机动目标的末制导段满足落角约束,现考虑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基于自适应RBF逼近网络与动态面滑模提出一种空间末制导律。构建空间弹目相对运动模型,通过带改进微分跟踪器的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目标加速度。为零化视线角跟踪误差与视线角速率,采用自适应指数趋近律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动态面,并运用自适应RBF逼近网络削弱控制指令抖振。通过Lyapunov第二法证明了全系统中视线角跟踪误差与视线角速率均最终一致有界。仿真实验表明:该末制导律使制导炮弹在空间中打击具有不同机动形式的近岸目标时,均具备良好的末制导性能。 相似文献
229.
230.